酒业风云 尽收眼底
做糖酒食品的没有人不知道“天下第一会”――糖酒会的,见证了多少企业和产品上会后一鸣惊人。从1955年第一届糖酒会召开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年的历史。今天的糖酒会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展览会,它对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受到行业乃至社会的极大关注。糖酒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组织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艺术及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所以,回顾92届糖酒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在中国食品行业、中国商业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搭建了一座坚实的商贸桥。
糖酒会因何而来
上世纪50年代末,国务院在《关于商品分级管理办法通知》中曾明确规定:“要在商业体制方面贯彻全国一盘棋的原则,全国商品应当分为三类,食糖和烤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而被列为第一类,卷烟、八大名酒、奶粉、肉蛋食品为第二类,除此以外的商品为第三类。对于第一类是由国务院集中管理的;第二类由国务院确定商品政策,统一平衡安排;第三类实行随行就市的管理办法。”第三类商品是直接关系人民生活的商品,由于品种多,生产企业规模小,原材料来源广泛,不宜于实行计划管理,如酒、奶制品、罐头、糖果、糕点等这些则成为商业部门进行调剂和补充市场供应的重要商品。糖酒供应会的基础便由此建立,供应会也开始孕育产生。
六次变革 贯穿92届全国糖酒会
全国糖酒会的举办模式的变化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轨迹。糖酒会的发展伴随着国家宏观、行业政策的变动和行业发展的新形势,经历了数次变革,实现了从国家统筹到市场化运作的转变,展览形式、内容、服务保障等不断升级,成交额也屡创新高,为保障国家糖酒食品交易供应和推动产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发展历史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和糖酒食品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来总结,主要分为六个阶段:
1. 历史见证——
统筹分配、平衡市场、稳定民生
(1955—1971)
计划经济时期的糖酒会担当着“繁荣经济、保障供给”的责任。有限的商品、严格的计划分配模式,有效的主渠道流通,确保了人民生活所需副食品的最低需求。在最初的糖酒会上参与交流的仅仅是酒、奶制品、罐头、糖果、糕点等,目的只是调剂和补充市场供应。其开会的方式、内容和组织程序都属于行政调拨的范畴。
最早的糖酒会——1955年,在北京西苑大旅社(今西苑饭店)由城市服务部组织的全国供应会的召开,成为全国糖酒会首届的开端。1956年和1957年,商业部在北京组织了全国糖业糕点专业会议,还是以供应会的形式进行了小食品的交流。
糖烟酒系统的形成——1958年,在商业部组织召开的全国糖业烟酒专业计划会议上,首次将另两类商品——烟、酒纳入会议议程,从此,糖、烟、酒三大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商品走到了一起,为以后形成完整的糖烟酒系统奠定了基础。
最早设展的糖酒会——1964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三类商品供应会中,首次设立了糖烟酒商品展厅,开创了糖酒会的新思路,成为最早设展的糖酒会。
首次采取将两个会分段开的形式——196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糖业烟酒公司经理和供应会上,首次采取将两个会分段开的形式,而且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
文革时期未曾间断——1966年,由于糖烟酒商品的特殊性,为保证城乡人民生活及军需、外事、工矿等特殊行业的最基本需要,供应会仍然没有间断。1968年至1971年,先后在上海、洛阳、韶山、太原等城市召开了全国糖烟酒供应会,安排全国糖酒市场的供应,为保证人民生活需求做最大的努力。
从1955年到1971年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这样一个计划平衡和供应会为中国食品行业,以及内贸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保证了这一时期人民生活的最低需要,促进了内地和沿海城市之间的商品交流。同时,也积累了中国食品行业在全国市场中的总量和市场信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2.与时俱进——
理顺、调整、放开
(1972—1983)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随着地方经济尤其是商办工业的发展,第三类商品日渐丰富、品种增多,各地第三类商品的工业企业自身具有了进行全国范围内交流的要求。因此,理顺产品类别、调整办会模式、放开部分商品价格是当时的首要任务。糖烟酒三类商品交流会在此形势下孕育而生。从此,改变了地区间长期以来比较封闭的经济交往方式。
第一次真正独立的糖酒会——1972年,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全国糖酒会正式将供应会更名为全国糖业烟酒茶果三类商品交流会,成为糖酒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脱离了由行政工作会套开的历史,成为真正独立的商品交流会。并从此打破了地区界限和商品交流的封闭形式,为糖酒会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坚强的十年——1974年至1983年,十年间,全国糖业烟酒三类商品交流会代表人数从100人增加到7700人,商品交易额也从1.1亿元增加到6.3亿元。这十年期间第三类商品的交流其发展和影响都远远超过了第一阶段,极大地促进了地方食品工业的发展。中国所经历的深刻变化,都生动地再现于糖酒会这十年的发展历程之中。
从1955年到1978年的二十多年间,糖酒会经过了国家“一五”、“大跃进”、“文革”等非常历史时期,使其成为当时全国范围内从未间断过的专业会议,为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后期及结束以后,允许商办工业企业直接参会,“商业搭台,工业唱戏”,其成交额也从1972年不足亿元增长为1983年的六亿五千万元。
3. 继往开来——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1984—1990年)
在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加快,全国糖烟酒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商品日趋丰富。经过逐步的开放转型和不断地拓展创新,糖酒会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新的充实和变化。糖酒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也逐渐得到提升,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糖酒类交易会。
春季与秋季——1984年,糖酒会改变了一年一度的历史,决定每年举行两次,分别在春季和秋季举行。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烟从糖酒会的交易范围内分离了出来,糖酒会的名称相应更改为全国糖酒三类商品交流会。
正式确定开放式的组织办会原则——1984年,在河南安阳举办的秋季糖酒会上,正式确定了糖酒会开放式的组织办会原则。从此,打破了行业的封闭和原有交流形式的束缚,适应了商品流通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糖酒会因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市场经济机制建设和完善的需要,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一种先行模式。并成为极具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全国性商品交流会。
第一次糖酒会研讨会——1988年,商业部副食品局在河南郑州召开了第一次糖酒会研讨会,确定了参会商品的展示由分散向集中过渡的组织办会原则。而首次研讨会的形式也从此延续至今。
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1990年,在河北石家庄举行的全国糖酒三类商品交流会推出了引人注目的改革举措:集中布展,集中交易。这是迈向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一步,开创了糖酒会历史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后的十年间,全国糖酒行业发展非常快,酒类产量由上世纪80年代初300多万吨增加到1357万吨,使人们彻底告别了票证供应的年代。糖酒会的形式与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第三类商品交流的范畴。
1990年秋季,糖酒会正式更名为与今天一样的赫赫大名——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从此,糖酒会支持生产、培育市场、引导消费、促进发展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有效方式。同时,糖酒会在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的领导组织下,开始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国际化的轨道。
4.完善创新——
加速转换、开拓创新、规范管理
(1991—2001年)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已不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而是经济体制、经营体制的转轨变型。是糖酒会面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和规范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则是糖酒会生存之本。面对工业体制改革、商业贸易体制改革、对外交流的增加、外资企业大量进入,必须建立全新的、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制定规章制度,则成为这个阶段的重点。从营销培训、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竞争机制的形成、从软件到硬件、从申办到承办等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的确定,无疑助推了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也给糖酒会带来了活力。
根据行业发展的现状,糖酒会的现状,确立了“订货与展览展示相结合”的交易模式。引导企业通过良好展示来关注企业形象、关注新型营销理念,推动行业进步。开创了会展与行业发展相结合的组织原则,这是糖酒会发展关键时刻迈出的重要一步。
管理工作规范化——随着会展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省市都建设了规模宏大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近几年召开的糖酒会都将会址选在了这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这些高标准建设的国际会议中心在帮助糖酒会的组织者实现展区的设置和管理、参展商品的分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外,规范化的管理还体现在:展览场地的集中和统一、会期长短的确定、户外广告的规划与发布、代表的接待与安排、展览现场的指挥与协调、各种入场证件的统一与管理以及和每一位参与者密切相关的各种参会费用标准的确定等等。
申办工作制度化——由于糖酒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以及给地方经济所能带来的拉动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糖酒会的争办队伍中。为了更好提升糖酒会办会质量,主办方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严格、完善的糖酒会申办制度,确保承办城市在展览设施和交易环境上能为广大参会客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展企业国际化——随着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国外的企业进入中国大陆寻求发展的越来越多,食品行业的企业也不少。这些年,参加糖酒会的国外企业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葡萄牙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纷纷亮相,使糖酒会呈现出国际化的倾向。
5. 走向辉煌——
功能增强、跨越式发展
(2002—2011)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加快。糖酒会规模逐步加大,糖酒会与时俱进,及时提高承办标准,出台申办准则,严格办会组织程序。优化组团结构、管理中介组织。建立权威、高端的信息平台,丰富糖酒会内涵。注入新兴经营理念,注重品牌推广,树立行业榜样,加速行业进步。开展标准营销、品质营销、责任营销,引领行业增强新民生标准意识。今天的糖酒会,正在实践着多元化、多功能,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糖酒会以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在新的发展时期,糖酒会仍是中国糖酒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桥梁和平台。
首设国际葡萄酒展馆——2010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外交流逐渐增多,国外食品企业进入中国大陆寻求发展的也越来越多,参加糖酒会的国外企业表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5年葡萄酒税率下调,2008年香港葡萄酒关税取消,这一系列事件推动中国葡萄酒市场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口葡萄酒,连续多年以超过30%的增速狂飙猛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0年济南秋季全国糖酒会,将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设为国际葡萄酒、烈酒和食品专馆。这是糖酒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专馆举办国际葡萄酒展览,此项改革也朝糖酒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内,来自法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的进口葡萄酒品牌参展商,占到了整个展区面积的70%。两大会展中心共设置了标准展位5300个,整个展览面积达13万平方米,参会人数超过30万人,成为历届之最。
春季糖酒会“嫁到”成都——2011年。2011年3月24日,中糖新世纪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是由中糖集团控股,与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共同出资组建的专业会展企业。它的揭牌,标志着糖酒会发展历史上的又一次变革——从2011年开始,春季糖酒会永久落户成都。
6.回归常态——
渠道变革、品牌亲民、稳增长新常态
(2012年至今)
进入2012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序幕的拉开,糖酒会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商家和信息的汇集平台,也成为传递行业趋势、预示行业动向的窗口,为厂商的市场经营活动提供前沿思路和切实的指导。作为国内顶尖的糖酒食品行业专业展会,糖酒会已从最初单一的商品供应交流,发展成为以专业展览、专业布局、专业分类、专项服务、专题峰会为特征的,凸显国际化、高标准、多功能的专业型展会,并在不断延伸会展经济的巨大效应。
主题论坛替代开幕仪式——2013年。不断紧扣时代和行业脉搏、在变化中焕发活力的糖酒会,第88届全国糖酒会糖酒会取消了以往隆重的开幕式,改以“2013年中国糖酒食品业年度峰会主题论坛”的形式揭幕,以务实办会、节俭办会响应了国家和行业调整的节奏。
以论坛代替开幕式的调整不仅贯彻了中央的精神,也为当时仍处在调整迷茫中的酒类行业,提供了切实的方向指引。糖酒会的这次创新深受参会者好评,相较于形式化和仪式性的内容,务实而有思想的主题论坛对参会者有更多的指导意义。之后几届同样是以主题论坛代替了开幕式。目前,糖酒会主题论坛已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了解宏观经济走势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最重要平台之一,进一步凸显了糖酒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价值。
迄今为止,全国糖酒会走过了92届的峥嵘岁月,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全国糖酒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桥”的历史。最初它只是为方便供应交流而设的一座“独木桥”,如今已成为连接制造与销售、联系生产者与消费者、连通宏观经济走向与微观产品兴衰的立交桥。
回望糖酒会过去近60年的发展历程,每一个转弯,都是新的延伸。如今伴随着时代和行业的改革节点,第93届糖酒会即将走进江苏,定将为糖酒会发展史书写一个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