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通知,要求严格规范白酒标签。其中,不准生产标注“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的白酒。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不生产标注特供酒的信息,记者了解到,白酒行业巨头之一五粮液,在去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前就不再生产特供酒了。而山西杏花村汾酒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汾酒集团去年就不再生产特供和专供酒了。近日,记者致电多家白酒企业,均表示现在已经不再生产特供酒了。
据记者了解,这是在2012年严格三公消费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食药总局在进一步加强白酒安全监管,此次叫停“特供酒”的规定并非是对白酒生产企业的新规定,而是重申。
行业产品结构与销售模式的调整
2012年的双公开之痛还没有退去,2013年的白酒行业又在行业调整中开始新一轮的挑战。众所周知,“特供酒”是酒企为固定机构特别供应的产品,在白酒行业中,特供酒一般都是中高档产品,其主要的客户与市场定位是固定的,基本是常年不变的,特供酒在中高档产品的销售中占有不小的比例。
此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叫停“特供”“专供”等标签字样白酒,一位行业资深销售人士表示:这一政策将会促进白酒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因为原来特供白酒等产品不存在销售渠道的建立,至需要选对特供组织与人群,而且特供产品以中高端产品为主,原来的特供产品销售,更多的是一种关系销售,现在国家政策取消了这一产品,让酒企也开始更加适应市场产品的开发,而我们销售人员也要回归从特供的关系销售回归到市场渠道的开发。
行业发展的集体反思
其实,“特供”跟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相当深的渊源,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有着深厚的官尊民卑和特权意识。而这一意识在现在的社会中还是深植,不仅是高端政商务消费人群还是一般消费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官本位”思想,即使在一些酒企自己在开会时,也会不断揣度“上意”爱好,甚至在新产品上市时也需要相关领导出席帮助推广。相关白酒专家表示,特供酒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特供对象的商务需求,这种特供也因为消费大众的“官本位”思想来满足自己礼尚往来的面子需求。大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晓辉就在近期媒体的采访中表示“近年来的特供,其实就是营销手段”观点。
此次,叫停“特供酒”不仅是严格“三公”的延续,更主要是让白酒市场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市场建设上来。
有相关资料表示,西方的葡萄酒已经有了6000多年的历史,现如今葡萄酒业已经普及全世界,成为一种国际范的葡萄酒文化。而中国白酒,虽然也已经伴随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但是中国白酒现在市场现状却令人担忧,横向对比来看,中国白酒前十年左右的黄金发展是在“走捷径”中丧失了自己的安全标准、忽视了真正的白酒市场建设,这对于中国白酒的文化产业与市场产业来说是相当严峻的问题。有行业专家表示,我们不能否认白酒发展的道路,因为特定的市场环境有适合白酒的特定发展模式,但是就目前的经济环境来讲,中国白酒已经站在了重新审视自己的岔路口上,是延续之前的信任危机与市场危机,还是变革未来新的白酒产业市场?这是对整个白酒行业提出的产业反思。
近日,记者在走访成都一些超市以及名酒专卖店时,销售人员就介绍说:“已经不卖特供酒了,现在的政策不允许。”不过,记者在一些网络购物电商平台上发现,“特供酒”身影依然不少。但行业人员却表示,这只不过是在消化特供酒的最后库存。
真正的行业剧痛还在前方
对于中国白酒,有人行业人员表示,真正的白酒行业调整还没有到来,单纯的市场业绩遇冷只是行业调整的前期信号。真正的白酒行业洗牌应该会在市场的作用下,淘汰掉一大部分不规范的中小企业,进一步规范名优企业的产品质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专家预测,2012年与2013年只是让白酒产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白酒从业人员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这只是阶段性的行业阵痛。如果白酒的产品不能真正落在大众消费者的地上,落在食品安全的地上,白酒行业经历的阵痛将会更长更久。即使是新型的电商渠道与大量的产品促销也不能挽救不断下降的行业业绩,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酒产业,如果终究不能像西方葡萄酒一样形成被世人认可的文化与产业。那这将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憾,也将是整个白酒行业产业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