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南长工商部门获悉,最近一段时间,职业打假的矛头从国产食品转向了进口食品。现在卖进口食品的小店越来越多,但是不少店家却忽视了中文标签的重要性,被人揪住了小尾巴,要求“以一赔十”,百元的货值转眼要赔上千元,令不少店家后悔莫及。 这两年卖进口食品的小店越开越多,随之浮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一些商家为了贪图便宜,低价吃进不是正规渠道的“水货”,外包装上根本没有中文标签、甚至没有生产日期。
个别店家抱着侥幸心理,却被职业打假人抓个正着,并且开口就要10倍罚款。此外,也有店家进货虽然是正规渠道,但是验货人员英文不过关,中文看得也不仔细,所以一些标签上漏标了成分、配料信息,甚至出现产地中文翻译错了的情况。这些细节,在普通消费者看来只要品质过得去也就懒得去追究,但是对于吃这口饭的职业打假人来说,却正好可以捡个大漏。
日前,我市工商部门就接到几起关于进口食品职业打假的投诉。昨日,记者从南长区扬名工商所获悉,最近他们手头上处理的针对进口食品的职业打假投诉真是五花八门,以某店家出售的台湾休闲食品为例,外包装只标了生产厂家,没有标明境内经销商,就被打假者举报了。也有进口食品信息标的不完全、不完整,比如只有厂址,没有电话、邮编。也有进口的韩国食品没有中文信息。还有2013年以后生产的产品,没有按照要求标注“营养成分表”。
这些细节都被专业打假人士“一一揪出”,搞得商家狼狈不堪。 记者就哪些问题最容易出现投诉咨询了工商部门人员,根据他们受理的诸多进口食品职业打假案件来看,提醒商家要特别小心以下几点,抓紧时间自查自纠:首先,食品标签是重要的获取信息渠道,进口食品和国产食品一样,要求标签营养配料表。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条,信息不完整,就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有的消费者有特殊禁忌,如果不标清楚,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国内生产食品标注英文要符合《预包装食品通则》。《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专门说了,外文标注同时要有对应中文。也就是说,标注英文同时要标注中文,中文不能比英文小。除了商标,还需要标注进口食品的制造商和地址、国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