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文件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要求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高效农业是破解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佳途径
我们深知,农产品的质量与食品安全可谓息息相关。瓜果蔬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也是最常接触到的;而在食品工业的链条中,琳琅满目的食品制成品,也大多以农副产品作为原料。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作为重要的目标,这就等于抓住了食品安全的“源头”。
因而,在产业布局时,我们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时,构建了一条全透明的食品安全产业链,从种子、发芽、成长到收获、到加工、到销售都应该以是全透明的,安全的,可追溯的。通过改变传统农业的思维和管理方式,培养生态基地从业人员在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标准化和流程化等习惯,以此保证终端消费者所享受的食物是安全的。
在平常的新闻里,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很多,相对于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加工出来的食品,给人的感觉是,保证农副产品的质量有着更高的难度。工业制成的食品,生产经营的链条是比较清晰的,一来,抽检这种形式对于成批量生产的食品更有效;二来,如果发生问题,工业制品更容易追溯,不仅追责更有力度,也便于按批次追回。而农副产品,从现状来看,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还比较普遍,规模化、品牌化实现程度不高,适用于工业体系的监管与追溯机制,很难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普通农户对农业科技的掌握相对较弱,就拿滥用农药来说,有时候只是方法出了错,未必全都归因于道德。
主要是因为人类追求产量,采取工业化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我国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问题虽总体可控,但暴露的这些新动向却不容乐观。要扭转上述不利局面,必须对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过程进行纠正,从源头净化食物链,这就需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高效生态农业的六大特点
生态农业要求生态环境良好,生态在前,农业在后。一个理想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至少应当具有如下要素:
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农田是在自然生态基础上通过人类的努力改变而来的,主要来自森林、湿地或者部分草原。人类种植的谷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都是长期选育的结果;饲养的动物,如猪、鸡、牛等,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除了人类可食的物种外,农田多样性越丰富,其系统越稳定。
二、恢复农田湿地。农田湿地主要为鸟类或各种动物提供饮用水源,同时起到灌溉之功效。农村曾经的池塘、“涝洼地”、没有污染的河流、湖泊,都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本地森林与农田防护林。本地森林是鸟类的栖息地,部分小型动物也生存于此。没有这些庇护地,虫害就多,利用农药就在所难免。本地森林还起到水土保持、提供氧气、调节微气候、增加乡村环境美等作用。一些本地树木本身就有经济价值,如香椿、槐米、板栗、核桃等,林下经济与木材收入也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健康的土壤。现代农业模式造成耕地退化,有机质下降,土壤生物多样性降低,化肥越用越多但产量提升困难,造成恶性循环。高效生态农业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禁止向土壤中施入有害化学物质。
五、没有农膜覆盖。农膜可起到保温、保墒、防治杂草的作用,可使农产品抢季节上市或反季节上市,短期提高效益,但是危害巨大。农膜造成的主要问题有三种:其一,低温焚烧可造成二噁英等致癌物质出现,该类物质在自然界中150年内难以降解;其二,造成塑化剂污染,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农膜覆盖反季节种植后,各种食物中可能存在该类物质;其三,残留的农膜难以降解,破坏土壤结构。
六、优美的乡村景观。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区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其前提是远离农业的有害要素,远离工厂化养殖,远离垃圾、苍蝇、蚊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食物才健康,同时也可以养人、养老,农民吃有机食品,住别墅房子,开轿车进城,这样优美的乡村景观同时具有旅游观光的价值。
消费者的参与至关重要
我们认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除了国家采取积极合理的政策外,消费者的主动参与也非常重要。目前,由于消费者贪图便宜,购买低于价格规律的超低价食品,就使得地沟油、腐肉等冒充食物进入市场,而好产品由于真实成本高反而被淘汰,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其实这是市场惯坏了造假者。
因此,食品安全问题的合理解决,就必须回到原点,即源头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对于消费者而言,你手中的钞票就是你最好的选票。安全放心产品必须物有所值,是对健康的重要保障,健康有时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消费市场就存在了,还可以不断扩大。因此,我们表示,在健康保障面前,理性消费,不要贪图便宜,将你的“选票”投给那些认真做安全放心产品的企业,这样就能够倒逼那些不认真经营,靠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的假有机、假绿色、假生态农业企业出局。
|